创新创业:广以学子“创青春”大湾区创赛喜获殊荣
历时300余个日日夜夜
跨越广东省21个地市
香港澳门两大地区
6000多个青年创业项目
20万人在线参与
参赛项目历经层层选拔
…….
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金湾杯”第八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于珠海圆满收官。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三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凭借极具创新性的“蝗虫蛋白质提取”项目,在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占比超30%的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赛后,团队负责人曾育颖、张浩铭、黄宸维三位同学接受了广以君的采访,带大家回顾这五个多月的点点滴滴,揭秘项目背后的故事。
结合实际,灵感源于课堂
蛋白质短缺,是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的一个困境。现存的常规蛋白质摄入途径,不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的人口数量。同时,昆虫具有营养价值高、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等多种优点,是蛋白质的绝佳来源。但却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食用昆虫的天然恐惧,无法大规模推广。
团队负责人,2017级学生曾育颖和张浩铭在生物技术创业课上,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痛点。并在授课教授Harold Corke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这一想法。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利用自己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的专业背景,将昆虫蛋白质提取出来,与对应行业,如保健品、食品、甚至药品进行对接,将昆虫蛋白直接添加到对应产品里,消费者因为昆虫外形而产生的抵触心理便能迎刃而解。这一做法,能将昆虫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出来,项目的雏形也因此敲定。
虽然定下了大致框架,但面对世界上3000余种可食用昆虫,应该如何进行选择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在综合考虑了昆虫的习性、蛋白质含量等因素后,他们决定将蛋白质占比高达70%的蝗虫定为项目的蛋白质来源。
逐步成型,在磨合中成长
目前市面上,昆虫蛋白质提取主要依靠的是碱法和盐法,但这些方法会产生丙氨酸等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且这两种方法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较高,不利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请教专业教授后,团队决定采用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用二氧化碳代替传统的有机试剂进行萃取。利用这种技术,萃取过后的物质不含化学试剂,百分百纯天然,萃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好。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2018级的黄宸维同学也被项目的巨大前景所吸引,小团队逐步壮大起来。虽然三人都来自同一专业,但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和个性特征,团队合作还是难免产生“小摩擦”。
谈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沟通”。对他们而言,这种“摩擦”,反而是团队进步的推动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实现集思广益,发挥出每位队员的长处,推动项目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项目指导老师Harold Corke教授利用自身的实践经历给予了团队很大的帮助。在项目定价阶段,他敏锐地发现了蝗虫蛋白质的定价偏低,难以实现项目的收支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指导团队进行成本核算,重新定价,为项目未来的商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负责人曾育颖的导师Yigal Achmon教授也无私地向团队分享了自己课题组参加“广东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路演大赛“的相关经验。
除了本专业的教授,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孔博助理教授也给予了项目很多指导。“孔博老师不仅为PPT的修改和比赛的注意细节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还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出发,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在原料的制备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相关知识。”曾育颖在接受采访时称。除此之外,学校研究创新与产学研办公室经理黄增煜博士在项目展示及演讲技巧方面也向他们传授了自己的独到技巧。在这些老师们的协助之下,团队成员对蛋白质全球短缺困境及国外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大赛赛程长,比赛场次多,临近毕业本就学业繁忙的两位团队负责人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末和假期准备比赛,不断往返于赛场与学校之间。正是团队成员们的通力协作,促成了项目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披荆斩棘、历经层层选拔,最终获奖。
放眼未来,推动项目落地
“在比赛期间,我们接触到了不同领域中很多优秀的人和优秀的项目。对农业食品的看法也从学生的视角开始跳转,更全面地看待行业现状。”谈及大赛的收获,团队负责人曾育颖总结道。作为一个稚嫩的学生团队,无数场比赛的压力促进了他们快速的成长。
从一个简单的想法,到一个可供实现的商业项目,这其中包含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而团队成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精进自己的专业能力、表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彼此间的友谊,也因为这场比赛变得更加紧密。
谈及项目未来的发展,他们表示,项目有极大的商业化价值及落地的可能性。虽然这个领域,在国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外市场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法国及以色列都有成功的案例,提取出的蛋白质在动物饲料及食品领域都有不错的表现。
并且,除了商业价值外,这个项目也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中国农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昆虫资源,如果将这一产业在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可以带动乡村人口就业,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但曾育颖也坦言,项目的启动资金较高,且规模较大,以团队目前的能力还无法驾驭,但团队从未放弃过这个项目。目前,团队两位负责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他们将继续向这个方向努力,提高自己在技术方面的能力,为项目争取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