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得到证实或是能够预期时,就应及早提交申请。
企业或个人发明者应及早提出专利申请。我国专利法要求专利权是授予最先申请的人,而不是最先发明的人。
这般,如果别人先提交申请,则实际上的先发明人很有可能无法得到专利权,那么前期做出的投入便会因此而功亏一篑。
最好不要。这种情况建议先递交专利申请、后发表论文,因为我们对申请内容的保护是从提交申请时开始的。
有一些发明者获得研究成果后急于发表文章或成果鉴定,而没有想到先申请专利保护。由于发表文章或成果鉴定难以避免地要公开化技术性内容,使专利申请失去了新颖性而无法得到保护。因而非常不建议大家发布论文或成果鉴定后再申请专利。
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申请内容是一个化工配方,我们就要求有清晰的实验数据证明其可行性;如果申请内容是某种机械设备的组装,只需就这种组装的特点进行阐述就行了。
请放心,对方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我们的每个专利信息都会发送给国际专利申请中心(PCT)备案,使其成为现有技术。
但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进行国际的专利申请。
关于专利的跨国申请,我们可通过PCT进行申请,PCT申请在150多个公约国内都有效,另外也可递交单国申请。
《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法所称发明者或设计人,指的是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发明者应该是个人,不可以是单位或是集体,比如“××科研组”这些。如果是数人共同作出的,应该将所有人的名字都写上。
在实现发明创造的环节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运用提供方便的人或是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应该被认为是发明者或是设计人。
有一部分发明者认为一种技术成果1次只可以申请一种专利,即只可以申请发明专利或只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是只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当然不是!
在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
一种产品发明可同时申请很多种专利,技术方案也能够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从近两年来的审查状况看,实用新型专利一般1年内可以授权,发明专利则需3-5年左右,因而,对某些重要的产品发明,若发明者只申请了发明专利,而这时别人”双管齐下”,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那么他将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有着了产品的专利权。发明者若应用该产品,反倒产生了侵权。
收到合同—1—撰写初稿—2—确认定稿—3—提交申请—4—拿到申请号—5—公开—6—授权(123两周内,5两个月,6三年以上)
申请日是提交的当天,申请号3天内能获得,公开好最快也要2个月。授权因为不属于集成电路和环保等国家重点领域没法加快,至少要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