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以科技:高效膜分离技术助力船舶烟气碳捕集

高效膜分离技术助力船舶烟气碳捕集 【单位名称】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技术领域】 膜技术、二氧化碳捕集   【技术特色介绍】   【应用领域】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对碳中和贡献度高达14%,是中短期最有潜力的技术路线。可应用与多种高能耗碳中和场景。中集海工作为世界最大海上作业平台提供商之一,已与广以开展在船舶平台上进行碳捕集CCUS的科研攻关。   【市场前景】 膜分离技术是第二代CO2捕集技术,其能耗和成本可比第一代技术(化学吸收法)降低30%以上 ——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 无化学溶剂、环境友好—–过程绿色 设备尺寸小、低能耗——-投资低 模块化设计、操作方便—–易放大   【是否有专利】 1个PCT国际专利,以及1个国内专利(ZL 2023116423185)   【是否有论文】 在权威期刊(如Nat Commun, JMS, CEJ等)发表论文70余篇,引用近4000次,H-因子29。   【专家介绍】

广以科技:基于低维纳米材料的电子皮肤器件及其应用

基于低维纳米材料的电子皮肤器件及其应用 【单位名称】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技术领域】 电子皮肤、柔性传感电子   【技术特色介绍】 【应用领域】 柔性可穿戴电子可感知、记录、分析、调控、干预甚至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状态,是物联网和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不断融合创新的最佳载体,是未来个性化医疗的理想平台。     【市场前景】 柔性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设备、交通运输等领域。在智能家居方面,柔性电子技术可以用于制造智能家具、智能家电等,实现智能化控制和人体感应等功能;在医疗设备方面,可以用于制造可穿戴式设备、智能假肢等,实现健康监测、远程医疗等功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用于制造智能交通工具,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功能。   【是否有专利】 授权澳大利亚专利1项、申请美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转化1项;国内专利1项(进行中)   【是否有论文】 王燕博士在柔性电子相关领域顶尖学术刊物,如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Science Advances、PNA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等上发表论文40+篇,其中IF大于10的25篇,H因子为27,ESI高被引论文3篇。   【专家介绍】 王燕,于2021年11月加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uangdong Technion,以色列理工学院中国校区)化学工程系,任副教授,独立pi,博士生导师。她于2018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于2021年在日本东京大学电子电工系完成博士后研究。王燕博士在柔性电子相关领域顶尖学术刊物,如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Science Advances、PNA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CS Nano等上发表论文40+篇,其中IF大于10的25篇,谷歌H因子为27,ESI高被引论文3篇;授权澳大利亚专利1项、申请美国专利2项、日本专利转化1项;获得2018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等奖项(每年全球500人)。相关研究成果被CNN、Science、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如Herald Sun和日本日刊工业新闻等知名媒体亮点报道。 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王燕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材料设计和柔性可穿戴电子开发,以期实现其在个人健康医疗和物联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广以科技:新型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

技术名称:新型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 专家介绍: 黄晓武博士,现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副主编和《Current Research in Biotechnology》执行主编。黄晓武博士2016年毕业于熊本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环境工程专业,博士期间先后在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和瑞士联邦水科学技术研究所访学(2015.1-2015.9)。随后,黄晓武博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2016-2018)和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中心(2019-2021)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于2021年8月加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黄晓武博士在厌氧氨氧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以及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等领域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截至目前,黄晓武博士先后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已在ISME J, Environ. Sci. Technol, Water Res., Chem. Eng. J., Crit. Rev. Environ. Sci. Technol和Bioresour. Technol.等环境领域权威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此外,黄晓武博士长期与瑞士联邦水科学技术研究所、帝国理工学院、香港大学、夏威夷大学和熊本大学等同领域著名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污水处理及资源回收和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的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 单位名称: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技术领域: 厌氧氨氧化、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资源回收,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 技术关键字: 厌氧氨氧化、生物质、节能降耗、资源回收 技术特色介绍: 厌氧氨氧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希望实现“能源自足”或“产能型”污水处理厂的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相比传统硝化-反硝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可节约60%好氧曝气量、无需添加外源碳源、污泥减产 90%、N2O 减排40-60%。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可实现废水生物脱氮过程的“节能降耗”,亦可同时大幅降低污水处理过程的碳排放。 图1. 厌氧氨氧化技术特色: A、厌氧氨氧化技术VS硝化-反硝化技术; B、本团队已研发厌氧氨氧化“从菌体富集培养到工程化应用”全套技术体系 应用领域: 厌氧氨氧化技术可广泛用于处理各类氨氮废水。截至目前,厌氧氨氧化工程化案例多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禽类养殖废水、屠宰废水和厌氧消化液等高氨氮废水,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市政污水等低氨氮废水多处于实验室和中试研究阶段,工程化案例鲜见报道。此外,厌氧氨氧化技术在高盐、高氨氮废水处理中亦有显著优势,可极大降低此类废水的处理成本,通过与膜等技术组合可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Read More

广以科技:食品创新团队

Food Innovation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系食品创新团队 【单位名称】: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系食品创新团队   【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Harold Corke教授 国家科技部引进资深外国专家、汕头市高层次人才(A 类)、上海市“千人计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讲席教授、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AACC International)主席、Cereal Chemistry 资深编辑。40年来,一直致力于食品营养及谷物科学的研究、教育、推广和产业发展,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 淀粉生物化学性质差异对物理特性的影响;(2) 淀粉纳米质构与口感的相关性研究;(3) 改善健康的功能性谷物产品开发;(4) 亚洲谷物食品的质监标准和中国食品工业的问题解决方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科技专项资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际合作项目、香港研究资助局 GRF 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14 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 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5 项,其中授权 8 项。发表 SCI 学术论文 300 余篇,引用次数达 16828 次,高被引论文 4 篇。入选农业学科的前 1‰科学家(ISI Web of Knowledge Essential… Read More

广以科技:生物质基高价值化学品与材料绿色联产

科技成果:生物质基高价值多元醇绿色制备技术 【单位名称】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技术领域】 化学反应工程、精细化工、生物质化工、清洁能源、粉体材料   【技术关键字】 生物质、精细化学品、多元醇、绿色制备   【技术特色介绍】 固体燃料热化学转化制备高价值化学品和材料技术   微藻生物制备高价值化学品和材料技术   生物炼制是以生物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包括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糖质,油脂和蛋白质等),经过生物、化学、物理方法或这几种方法集成的方法生产各种化学品、功能材料和能源物质(如液体燃料)的一种新型工业模式。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是唯一可替代化石原料转化为化工原料或产品的碳资源。利用可再生生物质原料生产高价值精细化工产品,如多元醇,已成为当前研究与关注的热点之一。该技术通过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实现单体之间糖苷键和单体内部C-C键、C-O键的断裂,再经过加氢反应制备高值多元醇,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   【应用领域】 多元醇是一类重要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材料与食品等领域。在化妆品行业和肥皂工业生产中,多元醇是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主要用作溶剂、保湿剂和抑菌剂,比如甘油、丁二醇、聚乙二醇等。在高分子化学工业中,多元醇常作为缩聚反应的单体来合成聚醚、聚酯或聚氨酯。在食品行业,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醇与甘露醇等)的甜度和热量都低于糖类,通常与高强度的甜味剂混合使用,也常为口香糖添加剂。     【市场前景介绍】 随着多元醇运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及下游行业的稳步发展,近年来,国内市场对多元醇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技术上的不足,国内多元醇市场供应主要还是以进口为主。以甘油为例(价格在1万元/吨以上),2018年我国甘油产量为22.7万吨,进口数量为23.9万吨;到2020年我国甘油进口量为42.67万吨,而同年甘油表观消费量就高达93.50万吨。随着国内石化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国产多元醇在大宗商品贸易市场占有率也有所增加,但即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市场对多元醇商品需求的增量。本成果制备的生物质多元醇是一种低成本绿色的进口替代原料,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仅甘油就是百亿级市场规模。   【是否有专利】 1项国内专利进行中   【是否有论文】 50多篇SCI论文, 包括化工经典期刊AIChE J. 10 篇 、Chem. Eng. Sci. 7 篇、Ind. Eng. Che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