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专业教授解读
专业初探
化学工程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能源(碳捕集与利用、电池技术、氢能、太阳能等)、水处理(脱盐、废水处理)、聚合物、微电子、纳米技术、制药与生物技术、石化产品、健康、安全、环保等。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沃尔夫森化学工程系成立于1952年,是以色列第一个化工专业,对以色列工业影响深远。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于2017年引进化学工程专业,吸收本部化工系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经验,对标先进国际标准,是一个将化学、生物化学能源与工程工具相融合的交叉学科。2018年,本专业支撑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均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底,化学工程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作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灵活综合运用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有效解决多种工业的研发、生产、环境保护等关键性工程问题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通过专业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知识,形成数学建模、过程模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运用绿色可持续低碳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和生命周期评价等理念,有效解决过程工业中所涉及的产品研发、物质和能量的高效转化、工艺优化以及环保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他们将具备从初始设计、生产工艺开发、废气废水处理到产品等整个产业链的能力,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造性思维。
1、专业遵循以色列理工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开展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需要在本科期间完成158个学分的课程,其中包括专业必修课(133.5学分)、专业选修课(14.5学分)与通识选修课(10学分)。同时,学生必须修读18个学分的中国教育部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相关课程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会根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安排适当调整,以当年的教学安排为准。
2、专业课程覆盖基础科学知识、专业基础和前沿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核心课程,物料守恒与能量平衡、热力学、流体力学、传递现象等化工基础课程,以及分离工程、反应工程、化工原理、工艺流程设计和工厂设计等化工核心课程。专业教学兼具跨学科特色,即在化工技术教学之上增加环境工程学科内容,毕业生具备减少水、空气或土壤污染以及防止人居环境恶化的技术能力。专业强调实验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在第4-8学期占用课程时间约40%。高年级学生将有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
3、本专业注重国际化培养,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讲义,提供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通过通识课、专业课及各类讲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伦理,了解科技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专业课程会根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安排适当调整,以当年的教学安排为准。
本专业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年轻科学家,除了部分由以色列理工学院派遣的教师外,还有来自美国、新加坡、挪威、印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师与研究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均曾在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或高校学习或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马里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南洋理工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东京大学等。师资队伍成员均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科研成果,过去几年中在世界的化工、环境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研究领域包括:一、多相反应工程;二、膜分离技术;三、高分子流变和加工;四、绿色催化技术;五、生物代谢工程;六、柔性可穿戴电子等。
本专业现有多间教学与科研实验室正在运行中,包括化学工程教学实验室、环境工程/液压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高级分离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绿色催化化学实验室、化学工程设备实验室、高分子物理实验室、表面化学实验室以及多相过程强化实验室等。实验室均配备了顶尖的仪器设备,总值逾三千万元,充分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也为创新型科技研发搭建了高水平与适应性强的平台。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半导体、合成生物、制药、柔性电子材料、生物材料、绿色生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环境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从业;亦可选择继续深造,研究领域包括能源化工、高级分离工程、纳米技术、催化技术、聚合物和塑料、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工程、化工过程系统工程、胶体与表面化学、气候变化等。
目前,化学工程已培养四届本科毕业生。截至目前,他们斩获了斯坦福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院校的硕士/博士学位深造录取通知书。
经过深造学习,化学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已成功入职宁德时代、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惠氏中国、百威啤酒、SGS检测、欣旺达、亿维动力、联华电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等知名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化学工程专业师生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