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解读
专业初探
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对社会发展有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前进的重要标志。依据人类生产工具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人类的历史被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在生产行业中,新材料的开发与微电子、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先进制造行业密切相关,材料的研发关乎社会民生和军事领域的方方面面。例如,无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机半导体材料是生产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的基础;金属材料如钛合金是提升航空航天和军事装备性能的关键。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于2017年,融合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具备交叉应用型特色,旨在培养能够整合与引领新材料和器件研发相关的前沿科技产业应用的优秀工程师和科研人才。20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2020年该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牵头组建了广东省能源转换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同年承担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大研究项目-极端条件下未来功能材料的研究。近年来承当国家、省部级项目近40项,研究经费充足。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掌握先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具备以下技能:
1、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学科基本原理、材料的组成、微结构、合成/加工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3、掌握材料制备、测试分析、性能改进、工程应用等知识与技能。
4、了解材料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开发和研究新材料、新工艺。
1、专业遵循以色列理工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开展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需要在本科期间完成160个学分的课程,包括必修课(126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和通识选修课(10学分)。同时,学生必须修读18个学分的中国教育部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相关课程教育。专业培养计划会根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安排适当调整,以当年的教学安排为准。
2、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材料制备加工、微结构演化机理、性能调控和理论模型预测的知识,课程包含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纳米科学与技术、晶体学和微观结构分析、材料加工、电化学、扩散和相变、材料动力学和热力学等内容,覆盖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材料、复合材料和金属结构材料等方向。专业基础课程兼顾广度和深度,实验课注重前沿研究热点方向,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探索未知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前,学生将在科研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3、本专业注重国际化培养,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教学,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讲义,提供出国交换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通过通识课、专业课及各类讲座,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伦理,了解科技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专业课程会根据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教学安排适当调整,以当年的教学安排为准。
本专业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年轻科学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团队。除了部分由以色列理工学院派遣的教师外,专业还引进了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波兰、希腊、韩国等国家的教师与研究人员,他们曾在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高校或世界五百强企业接受教育或工作,例如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美国西北大学、蒙纳士大学、美国普渡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霍尼韦尔国际公司、麦吉尔大学材料物理中心、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等。
本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光刻机、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薄膜沉积等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设备,并持续引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设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积累科研经验,以对接今后的研究生教育。
本专业毕业生将能够掌握先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可深造领域包括半导体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量子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生物材料、金属与合金、电化学与腐蚀、材料界面和微结构特征等,未来具备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车辆制造、能源、核工业、石油天然气、生物制药等诸多行业领域深入发展的能力。
截至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成功培养四届本科毕业生,他们斩获了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麦吉尔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莫纳什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顶尖院校的硕士/博士学位录取通知书。
部分完成深造的广以校友就职于华为、英特尔、比亚迪、广汽埃安、中船动力研究院、亿纬锂能、TCL、先导科技、瑞声科技等知名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