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广以学子“创青春”大湾区创赛喜获殊荣 历时300余个日日夜夜 跨越广东省21个地市 香港澳门两大地区 6000多个青年创业项目 20万人在线参与 参赛项目历经层层选拔 ……. 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金湾杯”第八届“创青春”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于珠海圆满收官。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三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凭借极具创新性的“蝗虫蛋白质提取”项目,在博士及高层次人才占比超30%的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赛后,团队负责人曾育颖、张浩铭、黄宸维三位同学接受了广以君的采访,带大家回顾这五个多月的点点滴滴,揭秘项目背后的故事。 结合实际,灵感源于课堂 蛋白质短缺,是目前国内外都面临的一个困境。现存的常规蛋白质摄入途径,不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的人口数量。同时,昆虫具有营养价值高、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等多种优点,是蛋白质的绝佳来源。但却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食用昆虫的天然恐惧,无法大规模推广。 团队负责人,2017级学生曾育颖和张浩铭在生物技术创业课上,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痛点。并在授课教授Harold Corke的帮助下,逐步完善了这一想法。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利用自己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的专业背景,将昆虫蛋白质提取出来,与对应行业,如保健品、食品、甚至药品进行对接,将昆虫蛋白直接添加到对应产品里,消费者因为昆虫外形而产生的抵触心理便能迎刃而解。这一做法,能将昆虫的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出来,项目的雏形也因此敲定。 虽然定下了大致框架,但面对世界上3000余种可食用昆虫,应该如何进行选择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在综合考虑了昆虫的习性、蛋白质含量等因素后,他们决定将蛋白质占比高达70%的蝗虫定为项目的蛋白质来源。 逐步成型,在磨合中成长 目前市面上,昆虫蛋白质提取主要依靠的是碱法和盐法,但这些方法会产生丙氨酸等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且这两种方法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较高,不利于进行工业化生产。 在查阅相关资料并请教专业教授后,团队决定采用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用二氧化碳代替传统的有机试剂进行萃取。利用这种技术,萃取过后的物质不含化学试剂,百分百纯天然,萃取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安全性也更好。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2018级的黄宸维同学也被项目的巨大前景所吸引,小团队逐步壮大起来。虽然三人都来自同一专业,但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和个性特征,团队合作还是难免产生“小摩擦”。 谈及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沟通”。对他们而言,这种“摩擦”,反而是团队进步的推动力,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实现集思广益,发挥出每位队员的长处,推动项目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项目指导老师Harold Corke教授利用自身的实践经历给予了团队很大的帮助。在项目定价阶段,他敏锐地发现了蝗虫蛋白质的定价偏低,难以实现项目的收支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指导团队进行成本核算,重新定价,为项目未来的商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负责人曾育颖的导师Yigal Achmon教授也无私地向团队分享了自己课题组参加“广东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路演大赛“的相关经验。 除了本专业的教授,化学工程系副主任孔博助理教授也给予了项目很多指导。“孔博老师不仅为PPT的修改和比赛的注意细节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还从自身的专业背景出发,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在原料的制备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相关知识。”曾育颖在接受采访时称。除此之外,学校研究创新与产学研办公室经理黄增煜博士在项目展示及演讲技巧方面也向他们传授了自己的独到技巧。在这些老师们的协助之下,团队成员对蛋白质全球短缺困境及国外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大赛赛程长,比赛场次多,临近毕业本就学业繁忙的两位团队负责人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末和假期准备比赛,不断往返于赛场与学校之间。正是团队成员们的通力协作,促成了项目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披荆斩棘、历经层层选拔,最终获奖。 … Read More
Industry Collaboration: GTIIT and China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Fair
产学研:解锁创交会,广以科创实力大放光彩 12月10-12日,2021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届创交会以“赋能双循环 助力新发展”为主题,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展区及以色列主题日活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首次亮相创交会以色列展区,师生共创项目聚焦绿色低碳、科技智能等领域,在项目路演、论坛、项目展示等环节中大放光彩。 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劳霈乐先生在“创新·资本·成果转化”——中以创新合作生态圈发展论坛上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创新就是未来,创交会是以色列企业和中国结缘的重要平台。“希望这次展会能促成中以两国更多技术项目和企业的对接,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发展。” 来自医疗、科技等产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在论坛上围绕科技与创新、资本与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商业化思维,为他们提供前沿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关注成果转化和产权保护。”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高级顾问Raanan Adin向大家介绍了广以的科研实力和学科建设,分享了学校科技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经验。 在创交会现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广州国际生物岛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生物岛建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生物岛中以合作区产学研工作站”,以广州国际生物岛为合作据点,共同开展区域性合作,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致力推动中以创新技术前沿研究与技术成果转化,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 在以色列创新项目路演中,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专业助理教授Yigal Achmon分享了“生物曝晒——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技术”项目。他表示,生物曝晒作为一种绿色、有机的土壤消毒方式,将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环境保护和有机农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广以师生共创的九个项目在“一带一路”国际展区-以色列展位上引人驻足,展商们对项目予以高度好评,不少展商表露出希望进一步交流合作的意向。广以学子在学校展位上向前来咨询的展商介绍项目,分享自己参与科研项目的收获和心得。 广以2020级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苏鹏宇表示,第一次外出参展、向公众介绍学校项目的经历令他收益颇丰。“我参与了黄恺教授关于金刚石半导体的研究项目,这个过程对我的跨学科学习很有帮助。在展会上我看到许多科研项目成果,令我大开眼界。” 广以202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虞永昕介绍道,“在项目过程中,我了解了自己之前未曾深入学习的材料相关领域,到实验室看了老师的操作演示,学习了如何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书,现在还能来到展会现场亲自向别人介绍项目,很有成就感!” 详情请见链接:Fair | 久久为功!广以九项成果首秀创交会 文/图:GTIIT传媒与公共事务部
GTIIT Students: Top 10 Young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HK Cyberport Greater Bay Area
“顺”时而创,“鹿”在脚下,广以学子荣获香港Cyberport大湾区十大青年创业团队 2022年3月,“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2021”公布申请结果,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学生创业项目“顺鹿物流生态”从近两百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该计划十支队伍之一,获得10万港币基金。该项目创立于2021年6月,曾获第二届GT Start-up Challenge第三名、进入广东“众创杯”创新大赛粤东西北赛区决赛、入孵于汕头启迪之星,并在成都注册设立子公司。 近日,“顺鹿”团队负责人广以2020级学生杨城 接受采访,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 读理工与创业并不矛盾 “我大一开学时,家里寄了很多快递到广以,搬快递来来回回跑了很多趟。”团队负责人、2020级学生杨城回忆道。随着后疫情时代校园管理的变化,在校师生、工作人员用餐模式发生改变,“最后一公里”校内配送成了普遍问题。当时他敏锐地发现校内配送服务的空缺,开始搜索相关信息、进行市场调研。 “顺鹿”负责人杨城 “顺鹿”项目的名称取自“顺路”的谐音,旨在为在校师生、工作人员提供校内外卖代取、顺路代购、快递代取、食堂外卖、校园寄送等服务。“省时、省力、省钱”是他们对项目的定位。 项目上线初期正好赶上双十二,单量密集。杨城说,当时为了节省人工成本,如果用户没有及时接单,团队几个初创成员会自己去跑腿。“在实际配送中,我们也发现了可以改进的细节,并准备在第二期进行调整。” “我觉得读理工和创业并不矛盾,”团队成员郑西殷分享道。创业给他很多锻炼的机会,广以融合了以色列教育中“虎刺怕”式的创新精神和中国的勤奋智慧,学校老师Constance Van Horne和王侃侃是他们的商业指导顾问,而技术层面的问题,数学与计算机专业助理教授Guillaume Emmanuel Hoffmann为他们提供帮助。通过“顺鹿”,他也认识了很多新伙伴。 而对于杨城来说,发展“顺鹿”是一个让想法落地生根的过程。他对金融和投资管理很感兴趣,课外补充了很多商科知识,喜欢读传记。他希望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出能与主流app相媲美的产品。 在创业中成长 “创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也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筹谋。”杨城坦言,因为团队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并不具备完全独立开发小程序平台的能力,所以他们更多是做结构设计、优化板块,技术层面则请当地公司合作提供写码与维护等支持。由于广以课业压力大,成员又来自不同专业,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全职工作。于是团队面向高校发布实习计划,吸引更多优秀的小伙伴加入团队,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运营、人力、品牌、财务、事业等职能细分,高效运作。这群理工科学生斗志昂扬,在指导老师帮助下,2021年5月拿下广以创赛第三名。 在开发阶段,为了做到尽善尽美,团队经常需要去市区与技术公司对接、抠细节,忙到深夜两三点是常态,但在忙碌中也收获了很多。杨城认为,创业是一只脚迈到社会,一只脚在校内,这些见识和阅历让自己变得更冷静、成熟。而郑西殷提到,加入团队后他才了解到,具体开发业务时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如平台调整、顶层设计等,通过调研考察,思维也有潜移默化的转变。 据介绍,参加数码港大湾区计划需要先参加香港数码港主办的CCMF训练营以获得项目参赛的申请资格。获得资格后,通过数码港这个平台,由广以的邹佳宇同学和三位香港成员组成团队,经过多次线上开会,磨合,成功地将“顺鹿”这个项目带领进了决赛圈。经过无数次的团队配合和努力,终于被成功录取。 什么是“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 数码港(Cyberport)是一个创新数码社群,汇聚超过1650间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数码港于2011年启动数码港大湾区青年创业计划(Cyberport GBA YEP),成为粤港澳青年重点交流对接平台,通过创业培训及一系列交流活动,培育香港、澳门和广东地区的有志创业人士与数码科技青年专才,携手发展创新、创意的数码科技项目。 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CCMF)为该计划提供总值100万港币的种子基金,每年选出最杰出的10个项目,为每个项目提供港币10万资助额与创业支援。 谈到未来,“顺鹿”将重点放在两个板块,一是做好校园服务,对已有产品进行优化,发展校园外卖等板块,将其作为主要盈利方式;二是深挖校园物流网,打造“顺鹿”的物流生态。 创业就是静待花开… Read More
Industry Collaboration: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Listed Company in Shantou
校企合作:广以与汕头市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签订合作协议 4月2日,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市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签署“创新种子”公益项目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携手共进、深入合作。 广以副校长林丹明、汕头市政府副秘书长赖恒辉、促进会会长汤典勤等共同见证。 根据协议内容,汕头市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将筹集专项“创新种子”公益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师生优质项目,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潜力的优秀人才,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共同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创新示范田”。 促进会会长汤典勤介绍了 “创新种子”公益项目设立的初衷和愿景。他期待通过“创新种子”项目,探索打造“公益+高校+资本+产业”的长效机制,引导资本与科技相融合,努力为打造“潮汕硅谷”奠定基础,推动汕头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以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裔传萍表示,广以秉持并发挥以色列理工学院 “创新植入”的教育理念,许多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优质项目落地。 签约仪式期间,广以副校长林丹明、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裔传萍、学生事务处处长廖学全与汕头市三十余家上市公司高管深入交流,向企业界代表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健全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创业工作机制的相关指示精神,以及广以新近出台的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双方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热烈讨论,就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未来将开展人才培养、专场校招、就业指导等系列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First National Utility Model Patent Authorization of GTIIT
知识产权:广以首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日前,我校申报的一项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这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获得的首项国家专利,标志着我校在知识产权保护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该项发明聚焦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世界性问题,基于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原理,设计了一款可一次处理1000公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土壤修复设备。 过去几年,Varenyam Achal教授及其团队就土壤重金属固定化进行了相关研究。Achal教授表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以及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该专利有望为农田、电子废物拆解场、矿山尾矿和其它受污染地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解决方案。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借助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技术商业化方面的经验,快速建立有效机制,鼓励研究人员将自己的技术发明和发现商业化,提供知识产权专利申报,新产品、新工艺催化、孵化等全链条创新服务。学校建立了专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团队,积极对接科研团队及研发项目课题组,对关键环节进行把关,如申报前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签订合作协议、把关知识产权归属等问题,研发过程开展专利导航、指导高质量专利撰写等。 截至目前2019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共有11项专利申请在审,其中包括7项国际专利。接下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创新意识,只做高质量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文:GTIIT传媒与公共事务部 图:Varenyam Achal教授
Intellectual Property: GTIIT X Shantou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ociation
知识产权:广以与汕头市知识产权协会签订《学生创新创业专利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 11月28日,汕头市知识产权协会会员大会暨学生创新创业专利资助基金签约仪式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举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廖文松,市政协原副主席宋汉杰、张泽华等出席活动。 在仪式上,产学关系和发展经理黄增煜博士代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市知识产权协会签订了《学生创新创业专利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开启新型合作模式。 学生创新创业专利资助基金的设立,旨在鼓励学生运用专利规则,提高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激发创造潜能和创业精神,使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和成果脱颖而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方小婉表示,将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激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着力培养一批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期间,汕头市知识产权协会会员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学校分析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他们对实验室先进设备给予高度肯定,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加强与学校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 文:GTIIT传媒与公共事务部
Industry Collaboration: GTIIT’s 9 Achievements First Shown i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Fair
产学研:久久为功!广以九项成果首秀创交会 今天,2021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简称 “创交会” )在广州隆重开幕。本届创交会重点引入主宾国做法,邀请以色列作为主宾国,在以色列展馆呈现众多创新科技成果。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首次亮相创交会,在“一带一路”国际展区-以色列展位上展出师生共创的九大项目。广以师生的作品与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项目同台展出,在国际化创新创业成果品牌盛会上展示广以师生的科研水平和风采。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依托全球顶尖的理工科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而创办,是国内唯一一所理工科中外合作大学,也是中以两国合作的标志性成果。作为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中国校区,广以沿袭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科技创新传统,在此基础上开展具有广以特色的科技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系统学习基于前沿科学技术的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商业化思维,师生共创科技成果并进行转化。 在上学期的创业课上,学生们三人成组,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各个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承担技术经理人的角色。他们为每个项目制作了短视频和海报,在创交会上进行展示。 以下为广以师生在本届创交会上展示的九个项目: 1 金刚石的氮掺杂控制及其表面动力学影响 广以化学系助理教授黄恺及其课题组学生通过超高真空下的扫描隧道显微学(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对半导体固体表面的低维结构展开研究。课题组力图通过表面的化学修饰调节金刚石材料性质,从而实现表面功能化。对于金刚石表面的氮掺杂控制研究有望解决金刚石n型半导体制备的难题,基于中国在高精尖半导体器件生产处于劣势的现状,本项目在第三代金刚石半导体、量子通信、生物自旋检测等方面有巨大的前景。 2 土壤重金属修复装置 广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Varenyam Achal及其学生团队在先前分开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的固定和土壤、废物性质的改善,并在自然环境中对这两个过程开展同步研究。该项目为基于微生物诱导碳酸盐体系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装置。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传统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非破坏性、绿色经济性、环境友好性,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极具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该项目已获授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中国),并已申请一项PCT。 3 减震防护装备及阻燃材料 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系教授Yoav Eichen、广以化学系博士Sami Ullah Dar及其学生团队运用物质的反冻结原理 (inverse freezing) 对该技术进行研究,使相关材料在吸收冲击波能量时固化成为固体,增加材料强度;非吸能时变为液体。该过程为可逆过程,因此使得该材料与传统冲击波防护装置相比,具有可重复利用与成本低廉的优点。该技术可运用于提高汽车遭受碰撞时的防护性能,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用于骑行头盔或安全头盔,进一步提升其保护性能。由该技术制作的新型材料亦可能用作运动鞋鞋垫,起到减震保护的效果。 另外,针对高分子材料易燃性的缺点,Sami Ullah Dar博士利用聚磷腈,一种有机无机聚合物,其分子可设计性结构和优良的阻燃性发明了乙烯基氧基聚磷腈,并首次应用于3D打印。该发明可应用于所有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建筑材料及电子和安全设备。本项发明已申请一项中国发明专利并已进入审核流程。 4 可自动化运行和远程操控的新型污水电氧化氨氮去除系统 广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全世界范围内水体氨氮去除研究的领军人物Ori Lahav教授及王伟毅博士带领学生对基于离子交换和电化学再生技术在黑臭水体氨氮去除应用上进行研究。可自动化运行和远程操控的新型污水电氧化氨氮去除系统采用物理化学方式处理氨氮,处理效率比生物法高出一个数量极。此系统将氨氮直接转换成氮气,可以起到降氨氮同时降总氮的效果。在处理水体流速低、有生活污水排入的富营养化的湖泊池塘,以及高密度室内循环水产养殖时,此系统的处理方法相对于传统生物法有明显优势。 5 生物曝晒 广以首席研究员Yigal Achmon博士带领学生研发了一种不含化学物质的熏蒸方法——生物曝晒。它与生物熏蒸和土壤日晒,并与利用太阳能控制线虫、细菌、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的害虫密切相关。在日光照射下,土壤被防水布所覆盖,以吸收太阳辐射,并将土壤加热到可以杀死害虫的温度。该研究是一种绿色、有机的土壤消毒方式,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6 运用AI探究物理模型 广以机械工程系研究员Thanana Nuchkrua博士带领学生团队利用大量的数据和AI的深度学习,计算得出准确的物理模型,通过跨学科式的合作,从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Thanana博士的课题团队已经与欧洲的一些公司有着正处于测试阶段的合作,通过他们所测得大量的数据,得出潮汐、海浪的物理模型,之后应用力学动力学相关技术,设想得到一种提高潮汐能发电机组效率的方法。同时团队与汕头大学附属医院合作,通过计算得到一种癌症预测方法,人们参与了这个预测后,可提前做好预防,通过改变生活习惯等方法去降低未来患上癌症的可能性。 7 压电陶瓷材料 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谭启带领学生团队致力于压电陶瓷的研究,该材料具有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信息功能-压电效应,还具有介电性、弹性等,作为含高智能的新型功能电子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成像、声传感器、声换能器、超声马达等。 8 氢动力电池系统 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祁原深带领学生团队致力于一种新型发电技术—氢动力电池的研究。该项目采用利用氢能发电,无需使用催化剂,且采用廉价的电解质材料;以我国储量较大的轻稀土材料作为负极,使得产业不受国际形势影响。该电池系统同传统氢燃料电池相比,具有成本低、能储存电能、符合国家战略等优势。项目目前处于研发阶段,已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下一步将整合前期实验结果制造电池系统样品并进行测试,向商业化标准发展。 9 可降解镁合金心脏支架… Read Mo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GTIIT’s First US Utility Patent!
知识产权:含金量十足,广以获首个美国发明专利! 近日,广以申报的“一种超级电容器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许可,第一发明人为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谭启教授。这是广以获得的第一个美国发明专利。 “本发明提出一种超级电容器用电极,利用该电极能够制备成具有体积能量密度高且循环寿命长的超级电容器。”当来到广以介电与电化学实验室时,谭启教授正在真空手套箱工作机旁边为学生作讲解。他表示,本次获得美国发明专利项目的技术领域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可运用在交通、运输、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超级电容器也可称为电化学电容器,能够从汽车制动或风力涡轮机的变桨系统等许多重复的过程中回收能量,由于其具有大容量、高能量密度、大电流充放电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目前已在国防、航天航空、汽车工业、消费电子、通信、电力和铁路等领域得到成功的应用,并且其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拓展。然而,传统的超级电容器工作电压通常在2.5-3V范围内,耐压小,寿命短。据介绍,本次广以发明的超级电容器用电极,通过在活性层表面设置涂层,弱化电解质与电极表面间所存在的界面问题,进而显著增加电化学容器的工作电压窗口和循环寿命。该项目是广以获得的首个美国发明专利,专利含金量高,保护期可达20年,目前已获得美国专利局授权,等待美国专利局下发证书。 “这种黑色的部分就是电极,下边是支撑的衬底。”在计算材料科学实验室,谭教授拿着一块“黑纸板”模样的样品介绍道。普通电池的充电时间长,这次研发的超级电容器新技术,可以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充电工作。 在实验室里,一台机器正在对电池进行寿命和容量的测试。“广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我们的研究团队尤其注重吸纳有创新意识的同学。”谭教授由以色列理工学院招聘,并同时被派到广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副主任。他告诉记者,这项发明专利的研发历时四五年,目前已经在与国内一些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特殊氧化物沉积工艺而制备的改性电极能够显著增加超级电容器的技术性能和商业价值。” 此前,广以首个获得专利的项目为“土壤重金属修复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成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广以在科学研究上已初具成效,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逐见成效。”广以副校长高级顾问Raanan Adin表示。2021年,广以成立了科创中心,主要承担四大功能:注册、保护和商业化广以的科研成果;在研发项目中与产业界合作;通过加速和孵化支持创新;教育和鼓励广以社区的创新和创业精神,助推以色列技术在大湾区的商业化和孵化,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对接本地产业。 2021年12月,在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上,广以有9项科研成果首次入选参与展示,以寻求潜在的产业合作伙伴。目前已经拥有7项产业技术合作项目,签订3项创新平台合作备忘录。同时,广以积极响应人才服务企业的号召,目前共有25位教师及科研人员入库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厅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占比汕头地区总数的40%。此外,广以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21年,由谭教授领衔的广东省能源转换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入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是广以首个获得认定的省级科研平台。 文/图来源:汕头融媒集团,广以科创中心
Intellectual Property: GTIIT Patent Scheme for Battery of New Energy Vehicle
2022.5